若能瞭解指數化投資的缺點,就能避免在某些國家配置過多部位,可能還因此拖累投資表現。
高夫曼的書寫風格,有兩個特殊之處,一是他很喜歡先建立某種概念架構,比如給予/營造、前台/後台、禮貌/禮儀、戲劇主導/導演主導等分類。」 大家對本書的印象好像是談論自我的角色扮演,但這也不過是第一章的主要焦點。
比如在第三章,高夫曼花了很多篇幅描述了人們在前台與後台的行為差異,但是到了該章最後,他又認為可以合理增添名為「外面」的第三個區域。但高夫曼在本書中,對角色扮演與相關的構成條件,進行了開創性的微觀分析,剖析了我們的社會存在是如何受到前台與後台的左右,並為了影響他人對我們看法而進行各種表演的策略。《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》於一九六一年獲得美國社會學學會的馬可維獎(Maclver award)。在這本書中,伯克發展了所謂的「戲劇理論」(dramatism),以戲劇的架構來解釋人們在一定情境中的行為動機。不過,我們還是在註腳中發現一些了蛛絲馬跡,可以用來追溯高夫曼的思想起源。
在本書序言,高夫曼提到了他的社會學觀點都是「特別局限在建築物或工廠內部的社會生活」。一個人的一生中扮演著好幾個角色。即便是「新建」,也依舊可以討論,這是否仍屬於「政府未即時協助地目變更」的歷史共業之範圍。
那麼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?因為信仰某些顏色的人,就是這麼不知羞恥?毫無人性?還是因為選舉攻防的考量,我們不得不選擇非黑即白的論述:要不是徹頭徹尾的違建,要不是沒有絲毫爭議的工寮困境,不然我們擔心「民眾可能聽不懂」呢? 真的嗎?我們就來看看,是不是真的這麼難懂吧。第一問,在9月7日和9月16日,賴清德本人和競辦回應之前,民進黨就在官網「闢謠專區」主張所有質疑都是謠言:「網傳賴主席老家為違建,此為錯誤訊息,請勿分享散播。賴競總公開戶口名簿:整修非新建,新北市錯誤空照圖污衊 賴清德老家違建引憂慮,地方盼礦區工寮合法化,國土署:廢礦區居住權非傳統違建,正擬定處理原則 先不談賴清德的工寮,你知道太平山莊2025年將被強制定義為「違法住宿」嗎?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」 Photo Credit: 民進黨 但事實上,此「謠言」最早來自批踢踢八卦板,對比網友引用資料,很明顯可以看出,網友質疑的從來就是「真正的」賴清德老家,而非親戚家。
二,在「核發合法房屋要點」前翻修,不是違建。此外,黃國昌也提到「知情人士」的第四問和第五問:不管是違建還新建,賴清德老家都既沒有繳房屋稅,也沒有在任立委時進行公職人員財產申報。
三,礦寮困境不該被政治攻防所拖累。賴清德老家如果是「翻修」,那麼當然可以直接比照其他礦寮,進行通案合法處理。這可以從兩點來看,第一是在9月7日和9月16日,賴清德本人以及賴清德競辦發言人郭雅慧的說法: 其實我們家是工寮啦,礦工的工寮,是在北部區域計劃開始進行建築管制,民國70年以前就存在了,因為那個老房子是我出生長大的地方,也在民國60年左右,就拿到門牌號了。但問題是我們政府,卻連這件事情都在踢皮球:因為假使這是中央政府的責任,那麼賴清德曾任立委、行政院長、副總統,為什麼都沒有處理呢? 根據媒體報導,國土署指責新北市政府函詢內政部後再無作為,新北市地政局則反擊,國土署搞不清楚現行法歸又不修法,才是行政怠惰,就連無關賴老家的礦寮,也被政治考量所拖累。
賴清德老家也不是一般工寮 但是,賴清德老家也不是一般工寮。從上述兩點討論,我們可以知道,礦寮問題確是歷史共業,有居住事實的人們在政府強制關閉礦區之後,因為法令不齊備,而無法申請合法房屋身分。二,但是賴清德老家也不是一般工寮。所以這些來講,他的狀況就是說,有合理居住事實,但是因為礦業用地的限制,導致於礦區被政府強制關閉以後,他連主動來取得合法住宅身分的資格都沒有,那這個就是經濟部所提供給我們的資料,加上新北市政府也來跟我們函詢,我們才發現中間存在這個全國性的議題。
......至於新北市政府曾經在100年,進行核發合法房子要點,是在10月份發布的,那我們家那個老房子,其實年久失修會漏,所以我們在民國92年到93年之間,我媽媽和我們兄弟就把他修建,所以基本上應該也沒有違反新北市政府的相關規定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
同樣,姑且不論國土署署長吳欣修的說法是否有理,為什麼要再次說謊,把「全新建物」說成翻修?為什麼明明就沒有繳稅,還要謊稱都有繳稅? 礦寮困境不該被政治攻防所拖累 最後,我們回到礦寮困境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
文:張子龍(日知文教協會秘書長) 從9月初一直吵到現在,賴清德老家爭議,儼然又是一件「信者恆信」的政治公案:一邊是證據確鑿的違建還想硬拗,一邊是冷血追殺時代悲歌下的礦區工寮,簡直毫無人性。換句話說,藍白說賴老家必是違建,畢竟太武斷,但反過來說賴清德也應該承認,在「該屋確實是他所有、並非翻修而是新建、從未繳過房屋稅」這三件事情上,他和民進黨都說謊了,而綠的要說賴老家是一般工寮,也是睜眼說瞎話。回到最開始的問題:賴清德老家,到底是徹頭徹尾的違建,還是沒有絲毫爭議的工寮困境呢?在選舉攻防考量之外,民眾真的沒可能搞懂嗎? 延伸閱讀 賴清德老家違建爭議,新北地政局:民國92年後新建建物,賴競總:老家民國47年已存在 新北市府公布空照圖:賴清德萬里老家2003年後新建,屬既存違建。就事實認定來講,他早在區域計劃實施之前,他就已經有居住事實。這是通案上,需要解決的問題,無關賴老家個案。那麼姑且不論,在9月7日和9月16日,賴清德本人和競辦的回應是否有理,為什麼9月5日要先說謊? 第二問,儘管「知情人士」也同意,賴老家在「區域計劃」實施前就存在(也就是前述回應第一層)但問題是,在後來「大幅增建改建為二層樓時,有申請建築執照嗎?」 更進一步,在12月7日,在民眾黨不分區記者會上,黃國昌出示空拍圖指出,賴老家甚至不是「大幅增建改建」而是「2003年新建的全新貳樓建物」。
三,因為「政府強制關閉礦區」才導致無法合法。我們分三個部分討論:一,賴清德老家不是一般違建。
第二是11月9日,民進黨立委莊瑞雄,在立法院質詢內政部時,國土管理署署長吳欣修的答覆三,礦寮困境不該被政治攻防所拖累。
這可以從兩點來看,第一是在9月7日和9月16日,賴清德本人以及賴清德競辦發言人郭雅慧的說法: 其實我們家是工寮啦,礦工的工寮,是在北部區域計劃開始進行建築管制,民國70年以前就存在了,因為那個老房子是我出生長大的地方,也在民國60年左右,就拿到門牌號了。此外,黃國昌也提到「知情人士」的第四問和第五問:不管是違建還新建,賴清德老家都既沒有繳房屋稅,也沒有在任立委時進行公職人員財產申報。
賴清德老家也不是一般工寮 但是,賴清德老家也不是一般工寮。從上述兩點討論,我們可以知道,礦寮問題確是歷史共業,有居住事實的人們在政府強制關閉礦區之後,因為法令不齊備,而無法申請合法房屋身分。二,但是賴清德老家也不是一般工寮。三,因為「政府強制關閉礦區」才導致無法合法。
說得最清楚的,是《上報》9月7日的報導:有知情人士向《上報》指控,怒轟賴及民進黨用一堆謊言遮掩,並提出「五大問」要求清楚釋疑。就事實認定來講,他早在區域計劃實施之前,他就已經有居住事實。
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」 Photo Credit: 民進黨 但事實上,此「謠言」最早來自批踢踢八卦板,對比網友引用資料,很明顯可以看出,網友質疑的從來就是「真正的」賴清德老家,而非親戚家。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二,在「核發合法房屋要點」前翻修,不是違建。
換句話說,藍白說賴老家必是違建,畢竟太武斷,但反過來說賴清德也應該承認,在「該屋確實是他所有、並非翻修而是新建、從未繳過房屋稅」這三件事情上,他和民進黨都說謊了,而綠的要說賴老家是一般工寮,也是睜眼說瞎話。那麼姑且不論,在9月7日和9月16日,賴清德本人和競辦的回應是否有理,為什麼9月5日要先說謊? 第二問,儘管「知情人士」也同意,賴老家在「區域計劃」實施前就存在(也就是前述回應第一層)但問題是,在後來「大幅增建改建為二層樓時,有申請建築執照嗎?」 更進一步,在12月7日,在民眾黨不分區記者會上,黃國昌出示空拍圖指出,賴老家甚至不是「大幅增建改建」而是「2003年新建的全新貳樓建物」。賴清德老家如果是「翻修」,那麼當然可以直接比照其他礦寮,進行通案合法處理。所以這些來講,他的狀況就是說,有合理居住事實,但是因為礦業用地的限制,導致於礦區被政府強制關閉以後,他連主動來取得合法住宅身分的資格都沒有,那這個就是經濟部所提供給我們的資料,加上新北市政府也來跟我們函詢,我們才發現中間存在這個全國性的議題。
但問題是我們政府,卻連這件事情都在踢皮球:因為假使這是中央政府的責任,那麼賴清德曾任立委、行政院長、副總統,為什麼都沒有處理呢? 根據媒體報導,國土署指責新北市政府函詢內政部後再無作為,新北市地政局則反擊,國土署搞不清楚現行法歸又不修法,才是行政怠惰,就連無關賴老家的礦寮,也被政治考量所拖累。即便是「新建」,也依舊可以討論,這是否仍屬於「政府未即時協助地目變更」的歷史共業之範圍。
我們分三個部分討論:一,賴清德老家不是一般違建。第一問,在9月7日和9月16日,賴清德本人和競辦回應之前,民進黨就在官網「闢謠專區」主張所有質疑都是謠言:「網傳賴主席老家為違建,此為錯誤訊息,請勿分享散播。
文:張子龍(日知文教協會秘書長) 從9月初一直吵到現在,賴清德老家爭議,儼然又是一件「信者恆信」的政治公案:一邊是證據確鑿的違建還想硬拗,一邊是冷血追殺時代悲歌下的礦區工寮,簡直毫無人性。那麼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?因為信仰某些顏色的人,就是這麼不知羞恥?毫無人性?還是因為選舉攻防的考量,我們不得不選擇非黑即白的論述:要不是徹頭徹尾的違建,要不是沒有絲毫爭議的工寮困境,不然我們擔心「民眾可能聽不懂」呢? 真的嗎?我們就來看看,是不是真的這麼難懂吧。